申花冲冠得靠“掏空”两名核心?板凳深度危机暴露,选人名不副实
上海申花本赛季的争冠之路走得跌宕起伏,但到最后一轮你会发现一个让人无奈的事实,这支争冠热门仍然要靠两名几乎“被掏空体能”的关键球员撑场面,阿苏埃和刘诚宇。一个刚刚跨越万里长途参加非洲友谊赛,状态和身体都未恢复;一个经历中超+全运会+国字号的连轴转,累到连跑动数据都明显下滑。
![]()
这一切其实不是偶然,而是申花多年在锋线与攻击型中场储备上的结构性短板。赛季初看似人手不少,但随着伤病和赛程消耗,申花的真实深度暴露得一清二楚,缺速度、缺爆点、缺稳定终结能力。一旦阿苏埃不在,申花的反击几乎瘫痪;一旦刘诚宇体能下降,球队前场的衔接和压迫立刻断档。争冠球队不该如此脆弱,但申花在锋线上的依赖度高得惊人。
![]()
更讽刺的是,申花管理层嘴上喊着“要引进高水平外援、明年冲击冠军”,可实际的人员配置思路却一直过于保守。外援层面经常陷入“名气大于功能”的决策逻辑,本土球员则长期依赖那几位状态相对稳定的核心。到了真正关键的争冠阶段,主帅手里能用的牌屈指可数。
这种情况对球员本身也极不公平。阿苏埃远征归来还得硬扛,这对身体恢复是巨大风险;刘诚宇被压到极限,一旦出现疲劳性伤病,等于直接伤到下赛季。申花看似在争冠,实际上却是在用主力球员的健康去赌博。这种短期行为看似“拼”,实则是不折不扣的透支,透支球员、透支未来、透支球队的竞争周期。
![]()
如果申花真的想下一季向冠军发起真正的冲击,冬窗必须直面问题,他们需要至少三名即战力攻击手,一个爆点边锋,一个能带节奏的前腰,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。此外,还得提高轮换深度,让主力不再每场被迫全勤,让年轻人真正参与到竞争体系里,而不是临时客串。
![]()
现在的申花不是没有实力,而是太倚重个别球员,把争冠希望寄托在两个疲于奔命的核心身上。这不是豪门的打法,更不是争冠的长期道路。要想成为真正的冠军竞争者,申花必须先学会一件事,不要让自己的关键球员累到走不动路。